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智库

少数民族数学与理科教育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

[2020/07/23]   来源:民族教育发展中心   浏览次数:4253次

少数民族数学与理科教育研究基地是20157月由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按照“统筹指导、重点支持”的原则,根据已经具备的研究基础与实力,依托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设立基地。基地的前期发展和后期建设持续得到了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哺育和支持,主要支撑学科为数学、统计学、物理学、信息科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基地主要开展基础教育数学与理科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数学与理科课程、内地班办学机制及理科教学改革、民族地区数学与理科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一、基地建设

1.科研团队。基地由具有凝聚力、富有朝气、学科结构合理的稳定、高水平研究队伍组成,成员有孙晓天教授、何伟教授和朱正元、梁芳、朱民、贾旭杰、李明杰、苏傲雪、王兢、董连春、兰义湧等。基地研究人员来自数学、计算机、物理、信息科学、教育学等多个专业方向,其中包括“北京市教学名师”“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学校“十佳教师”等多人,50岁以下的成员均获博士学位。

2.人才培养。基地现有完整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系统设置并开设了研究生培养课程,在读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60多人,大多数研究生有机会参与基地相关的课题研究,都有在学期间接触民族地区数学与理科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机会,部分研究生毕业后到民族地区从事与数学和理科教育相关的工作。

3.学术活动。基地开展的学术活动以“全面推进少数民族数学与理科教育发展”为方向,以基础教育课程领域的数学与理科课程为载体,以大数据、跟踪调查基础上的计量分析为主要手段,以提供具有实证基础的政策建议为工作目标,立足国内外学术前沿与我国少数民族数学与理科教育的实际,开展基础研究工作。

二、基地研究工作

1.承担中心课题

基地承担的主要研究课题包括:民族地区理科教育改革研究(孙晓天教授,已结题)、内地西藏班新疆班理科教学改革研究(孙晓天教授,已结题)、提升民族地区理科学业水平的教学策略研究(孙晓天教授负责)、提升民族地区理科学业水平的教学策略研究(孙晓天教授负责)、内地民族班教学质量提升问题研究(何伟教授,已结题)、中美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学习的比较研究(梁芳副教授,已结题)、“三区三州”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专业成长案例指导和研究(贾旭杰教授负责)、内高班预科与高中有效衔接教学策略研究(苏傲雪负责)以及与多元统计分析、教育计量学等相关的其他研究课题等。

2.承担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命题与反馈工作

基地与民族教育质量监测重点研究基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命制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试题,涉及西藏、青海、新疆等民族地区小学与初中数学学科。同时,结合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基地承担数学学科典型题目分析与报告,负责数学学科现场报告反馈。例如,何伟教授多次参加西藏、青海黄南州等地教育质量监测反馈报告会。

3.承担国家级课题与其他省部级课题

基地除承担中心课题项目外,还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教育规划项目、北京市人文社科项目等多项课题。例如,苏傲雪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国家青年课题“内地新疆高中班教育政策实施效果及其提升策略研究”;梁芳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国家一般课题“新时代高校理工科民族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董连春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国家青年课题“我国学生成长型心智模式发展现状与培养策略研究”。

4.社会服务

2011-2015民族地区数学与理科教育改革研究项目,针对甘肃、四川、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近万名学生和教师进行调研,向教育部报送了《我国民族地区中小学以数学课程为龙头的理科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总报告》,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批示。2013-2016内地西藏新疆班理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共调研了内地五省区31所内地班有关学校,对内地班的编班形式、内地班的选址、内地班的高考录取及内地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面内容,在计量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2017-2020年,连续四年开展民族地区数学教研员与骨干教师培训活动。20179月、20185月、20189月、201810月和201910月,基地先后五次依托浙江省新思维教育科学研究院、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中心数学工作室和常州教科院的教学资源,面向200余名“三区三州”的小学和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开展了1+1+3精准培训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2010月,在以往班次的基础上采取了创新举措——线上示范培训,开展“52个未摘帽县和“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初中数学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线上示范培训”,来自有关省区122个贫困县的149名学员参与依托在北京第二十二中学进行的线上线下同步培训。是教育系统应对疫情、化危为机的一次重要实践,是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教育工作的重要实践。

202010月,根据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的工作安排,基地与新疆伽师县进行结对,重点帮扶伽师县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作,助力教育脱贫攻坚。

三、研究成果

近年来,共发表SSCICS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数学与理科课程现状与发展调研报告》获得2016年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调研报告类)二等奖;《北京市内地新疆高中班学业现状的调查研究》获2016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项目一等奖。

四、学术交流

1. 国内学术交流

基地深度参与了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加入了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工作团队。

基地每年举办十几次高水平的学术讲座,邀请本领域国内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其中包括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带头人之一、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原西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宋乃庆教授,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奖(数学教育国际最高奖项)获得者、香港大学梁贯成教授等。

基地全程参与了作为全国民族教育学会下属二级学会“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的筹建工作。目前,基地的孙晓天教授担任该委员会的常务理事长,何伟教授担任该委员会的副秘书长。基地先后多次举办重要的学术会议。

2. 国际学术交流

研究基地成员广泛参与国际学术性活动,有4名基地成员的论文被2016年在德国举办的第12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采用并与会发言。孙晓天教授参加了2017年在巴西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数学课程大会。此外,基地还有一个实力强大的国际专家团队,其中包括国际著名数学教育家、现实数学课程专家、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弗赖登塔尔研究中心的Marjavan denHeuvel-Panhuizen教授。这些专家与基地之间已经确立了常规化、常态化合作关系。其中,Marjavan denHeuvel-Panhuizen教授在2016年与基地合作举办了第三届中荷现实数学教育高峰论坛。

 

 

【打印】 【关闭】

电话:010-66090798 传真:010-66090526 邮箱:mjzx@moe.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