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智库

民族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基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23]   来源:民族教育发展中心   浏览次数:1371次

20157月,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成立“民族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基地”,主要开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监测,并围绕教育质量监测开展相关研究。

一、基地建设

1.领导重视。学院高度重视基地的建设工作,邀请了北航原常务副书记张维维同志担任基地主任、任命长期从事民族教育研究的吴瑞林教授担任执行副主任,并在学校新主楼为基地辟出单独的科研用房,并在科研经费方面给予基地一定支持。20161212日,基地正式挂牌并举办了“2016年学术研讨会,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领导出席,13名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受聘为质量监测专家并参加研讨。

2.机构和队伍建设。基地整合了北航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高等教育研究院、外国语学院、图书馆等机构的力量,基地研究人员共计13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4人,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研究队伍。

3.人才培养。依托基地的研究课题,有一批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开展了自己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良好效果。

二、承担中心课题或专项工作

基地自建立起与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联合开展 “2017年西藏拉萨市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监测”“2017年内地班教育质量监测”“2018年新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监测”“2018年西藏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监测”“2018年内地班教育质量监测”“2019年西藏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监测”“2019年青海省黄南州民族教育质量监测”“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教育质量监测”“开发2021年民族教育质量监测工具(初中段)”“开发民族教育质量监测规程和民族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等项目,参与整体设计、监测工具开发、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工作。与民教中心合作撰写监测报告和简报二十余份,如实记录了新疆、西藏等地区近年教育质量的情况,为教育管理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数据和建议。

在监测委托任务外,基地还从全国民族教育研究项目中获批并完成了“内地就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及其对就业倾向的影响——以新疆、西藏籍学生为例”等2项合作课题。此外,还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以及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委托有关课题。2020年,基地成员新获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部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三、工作开展

1.学术交流。基地特别重视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一是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教育学、心理学会议,包括全国心理学大会、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教育研究会、欧洲教育大会等会议。二是每年定期举办研讨会,就民族教育质量测评问题开展讨论。三是邀请国内外专家到北航开展讲座和交流活动,其中20193月邀请了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长江学者梁贯成教授到北航访问,就文化在数学中的作用话题开展交流合作。

2.调查研究。为完成监测工作,基地多次组织人员前往西藏、新疆等地开展实地调研,与各级教研员、广大师生展开深入交流,有助于为加强教学研究、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提出切实有效的办法措施。

四、主要成果

基地成立以来,成员围绕少数民族教育、民族地区教育教学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在《民族教育研究》《课程教材 教法》《Modern Language Journal》等中外文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五、基地影响力

发表在《学前教育研究》上的大规模幼儿语言能力测评的设计与实践——基于表现性评价理念与平板电脑技术一文,获评期刊2017年度优秀论文。基地参与编写的报告多次获得相关领导的批示和肯定,为一些政策制定提供了支撑。

基地将继续在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的指导下,围绕民族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开展相关研究,力争成为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民族教育教研的新型智库。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族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自信心,为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努力奋斗。

【打印】 【关闭】

电话:010-66090798 传真:010-66090526 邮箱:mjzx@moe.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