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智库

西北民族教育研究基地(西北民族大学)

[2020/07/23]   来源:民族教育发展中心   浏览次数:1684次

20157月,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依托西北民族大学,设立西北民族教育研究基地,20164月正式挂牌。基地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研究、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民族教育信息化研究等。

一、基地建设

1.条件保障。基地目前设有工作间2间、图书文献及研究资料室1间,集成果陈列展示、对外宣传、中小型会议研讨、课题组集体攻关于一体的多功能厅1间,总面积达到120平方米;共享会议室、资料室、对外宣传展示室四间,总面积240平方米。目前配备图书、电脑等办公设备,资产总值达80余万元,另外可供基地共享的学院有关大型设备和设施总价达120余万元。基地(不含共享部分)拥有的图书文献与研究资料,累计2万余册。建立完善了两个大型数据平台——国家民委委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数据平台、国家民委委属高校学生来源与就业去向数据平台。

2.经费支持。学校每年下达给基地基本运行经费和学术开展经费20万元。同时依据课题设立和进展情况,随时专项研究解决课题所需的配套经费。四年来,学校总计支持基地经费已达120万元。此外,学校在车辆调配使用、场馆使用以及其他公共资源使用方面,均为基地运行与发展提供了优先服务和有力保障。

3.组织结构。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西北民族教育重点研究基地和西北民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所,实施“一套机构和人员,两块牌子”的运行机制,基地主任现为西北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李正元教授,副主任、办公室主任、联络人为马德山教授。基地(所)内设立四个研究室,同时成立基地(所)组织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其中组织委员会由校领导、基地主任和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和各研究室主任组成;学术委员会由聘请的校外知名专家和校内专家组成。

4.人才培养。基地实行以重点研究方向为指引、以科研课题为纽带的团队建设模式,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一体化,在四年课题研究过程中参与研究工作的有来自教育学、民族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等7个一级学科的53名硕士研究生,其中7名已考上南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的博士生,其他毕业生大部分进入高校和大型企业工作。

二、承担中心课题或专项工作

基地共承担了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5项课题,其中范忠雄教授承担的“民族地区高校民族类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研究”已结题,研究成果已形成专著(25万字),拟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马德山教授承担的“民族院校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研究”已结题,已形成著作(40万字)并交付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民族高等教育使命变革的内容与途径研究(马德山)、“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民族院校学科体系和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研究(何烨)等课题正在按计划开展研究中。

三、工作开展

1.学术交流。2016429日,基地举办了主题为开放、创新、协同、共享的“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合作发展”专题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民族院校、民族地区、甘肃省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60余人参会。2017624日,基地举办了主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艺术教育论坛,来自全国39所高校的近100名代表参会。基地主要人员50余人次先后应邀参加了相关的主题学术会议,其中20余人次受邀在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作主旨发言或大会报告。

2.合作交流。基地和西北五省的大多数民族地区学校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开展了系列合作交流活动,其中与10所民族院校或重点研究基地合作开展项目研究和基地建设,在15个民族地区建有15个学科建设田野调研基地。

四、主要成果

基地自成立以来,骨干成员相继承担完成了与基地重点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国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全国民族教育课题,教育部、国家民委、甘肃省等省部级课题以及其他课题等四类21项科研项目,科研总经费达到250余万元。基地成员独立或参与编写形成教材、专著、论文等70余本(篇),其中5项研究成果获奖或被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采纳。

五、基地影响力

基地成立后,就建立专门网站,从基地介绍、工作动态、课题研究、学术交流、规章制度、对外合作等方面,对基地进行宣传和展示。建有基地展示室和成果陈列室,通过实景再现的方式予以展示和宣传。及时配合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甘肃省党政部门以及有关社会组织等,充分利用平台宣传和展示基地的基本情况、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等。

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创新性成果不断推出,基地研究骨干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3人被聘为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2人被聘为甘肃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1人被聘为甘肃省委统战部特约信息员,10余人次受邀参加甘肃省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建言献策座谈会等。积极结合课题研究和充分利用服务平台,先后撰写了一系列决策咨询报告和决策建议书,为政府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打印】 【关闭】

电话:010-66090798 传真:010-66090526 邮箱:mjzx@moe.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